《烽火潇湘》
第一章:山雨欲来
1938年初秋,湘江岸边的小城湘潭。
李明远站在渡口,望着滚滚北去的江水,眉头紧锁。二十三岁的他是县立中学的国文教员,本应在讲台上教书育人,却被战火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湖南。
明远,船快开了!好友陈志强背着简单的行囊,朝他挥手。
李明远最后看了一眼身后的小城,转身跳上木船。不知道这一别,何时才能回来。
国难当头,匹夫有责。我们总要为国家出份力。陈志强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两人同窗四年,毕业后又一起回到家乡教书。然而平静的日子随着卢沟桥的枪声而打破。北平沦陷,上海失守,南京遭屠,战火一步步逼近湖南。
船行至洞庭湖,远处天空乌云密布,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听说武汉已经坚持不住了,日军下一步就是湖南。陈志强低声道。
李明远沉默不语。作为湖湘子弟,他深知这片土地的重要性。湖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北控荆楚,南接桂粤,东临江西,西通贵州。若湖南失守,日军将长驱直入西南大后方。
三天后,李明远站在学校操场上,面对着近百名学生。
同学们,国家危难,我们不能坐视不管。李明远的声音坚定有力,从今天起,学校将组织战时培训班,教大家急救、情报传递、基本的军事技能。战火很快就会烧到湖南,我们要做好准备。
台下学生们目光灼灼,有人问:李老师,我们真能打败日本人吗
李明远环视四周,答道:我们的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,经历过多少风雨沧桑。如今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,但我们有决心、有能力保卫家园。记住,覆巢之下无完卵,皮之不存毛将焉附。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,为民族存亡贡献力量。
正当李明远准备继续讲课时,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防空警报声。
空袭!快隐蔽!学校的教导主任大喊。
学生们慌忙四散,寻找掩体躲避。李明远带着几个学生跑进地下室。几分钟后,刺耳的轰炸声响起,整个校园都在震动。
当警报解除,李明远走出地下室,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不已——学校图书馆被炸成废墟,几名学生受伤倒在地上。
我们必须离开这里。李明远帮着救援人员将伤员抬上卡车,对陈志强说,日军飞机越来越频繁地轰炸城市,我们必须转移到农村去。
陈志强点点头:我已经联系了地下组织,他们会在湘潭以北的乡村设立临时学校,继续我们的工作。
当天傍晚,李明远和陈志强带领着二十多名师生,趁着夜色离开了湘潭。他们的目的地是距离湘潭约六十公里的衡山脚下。那里山高林密,便于隐蔽,同时也能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。
夜色中,李明远回头望了一眼湘潭的方向,心中默默祈祷:愿山河无恙,家国平安。
第二章:山中岁月
衡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,成了李明远等人的新家。
这个叫石湾村的地方,原本只有几十户人家,村民们靠种地为生。战争爆发后,许多年轻人外出避难,村里只剩下老人、妇女和孩子。
李明远和同事们在村东头的一座祠堂里安顿下来,挂起了战时民众教育中心的牌子。表面上,他们教授农民识字、算术,讲解卫生常识;暗地里,他们收集情报,组织青年学习急救和军事技能,为可能的抗战做准备。